今天是
七日天氣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網站首頁
院所概況
農科院簡介
院領導
組織機構
院風院貌
新聞資訊
院所新聞
農業要聞
媒體報道
視頻報道
科技服務
實用技術
農事提醒
農科講壇
政策法規
專家答疑
科技特派員
農科簡報
科研進展
科技成果
育成品種
知識產權
論文專著
專題項目
合作交流
人才隊伍
創新團隊
國家突貢專家
國務院特貼專家
省級專家
市級專家
正高級職稱
副高級職稱
博士
人才招聘
科技平臺
黨建工作
黨建工作
文化廣場
書法
繪畫
攝影
體育
詩歌
讀書
聯系我們
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專家答疑
站內搜索:
內部郵箱
郵箱登錄
院所概況
農科院簡介
院領導
組織機構
院風院貌
最新添加
河北二季作春地膜馬鈴薯技術關鍵建議
河北二季作春地膜馬鈴薯技術關鍵建議
冬小麥苗情長勢好于上年
我市當前主體麥田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我市當前主體麥田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我市當前主體麥田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我市當前主體麥田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十四五”目標和2035藍圖 河北這樣勾畫
趙加薔:躬耕于河北大地的食用菌界女強人
四川省江油市:小春不“小” 田管抓好
熱門點擊
河北二季作春地膜馬鈴薯技術關鍵建議
河北二季作春地膜馬鈴薯技術關鍵建議
冬小麥苗情長勢好于上年
我市當前主體麥田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我市當前主體麥田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我市當前主體麥田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我市當前主體麥田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技術建議
“十四五”目標和2035藍圖 河北這樣勾畫
趙加薔:躬耕于河北大地的食用菌界女強人
四川省江油市:小春不“小” 田管抓好
減少疫病傳播技術指導
1、加強獸醫防疫知識及法律法規的宣傳和執行。我國已成為WTO的成員國,在執行動物防疫標準時既要考慮到疫病防治的需要,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又要根據國際慣例,嚴格遵守《國際動物衛生法典》的精神,所以,有關動物防疫衛生方面獸醫法律、法典的宣傳、普及和教育必須深入下去,并認真貫徹執行。 2、強化獸醫及養殖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職業道德水準對保障養殖場安全生產、提高生產效益、降低疫病危害、制止傳染病蔓延以及確保動物產品的質量均有重要意義。 3、認真做好養殖場的獸醫生物安全。獸醫生物安全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切斷病原體的傳入途徑,并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致病因子對動物群體造成危害的一種動物生產體系。它是目前最經濟、最有效的傳染病控制手段,同時也是所有傳染病預防的前提。主要包括: ①、養殖場舍的隔離。涉及的內容包括場址選擇、劃分功能區、房舍建筑和周圍環境的控制等。 ②、控制人員和物品的流動。主要包括動物群控制、環境衛生控制、病原體控制和其他控制措施。 ③、建立和完善防疫制度。主要包括衛生消毒制度、免疫制度、用藥制度、病死畜禽及污染物無害化處理制度、殺蟲和滅鼠制度、疫情報告制度等。
介紹一下豬病的臨床癥狀檢查步驟和方法
1.整體檢查 仔細觀察整個豬群的精神狀態、飲食情況和營養狀況,對外界刺激的反應是否敏感,動作是否敏捷。健康豬兩眼有神,動作敏捷,能夠對外界刺激做出快速反應。病豬消瘦,提示豬的營養不良,通常見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腹瀉和某些疾病的康復期的豬。豬以四肢縮于腹下面伏臥,或聚堆伏臥,這是發燒怕冷的表現,多見于豬瘟、鏈球菌病等急性傳染病。如果體溫不高,可能是中毒性疾病或某些慢性傳染病。 2.體溫檢查 體溫檢查通常都是用體溫計在豬的直腸內測溫。測溫前應將體溫計的水銀柱甩至35℃以下。測溫時應在體溫計上涂些潤滑劑,插入直腸(防止插入糞便中)后,保留3~5分鐘,然后取出用酒精棉球消毒,查看水銀柱高度。一般每日上、下午各測一次。豬的正常體溫為38℃~39.5℃。體溫升高(發熱)常見于許多急性傳染病和某些炎癥過程中,體溫降低常見于大出血、生產癱瘓、心循環衰竭及某些中毒等。體溫上升一般分為微熱、中熱、高熱、及極高熱四種。體溫超過常溫0.5℃~1℃叫微熱,超過常溫1℃~2℃叫中熱,超過常溫2℃~3℃叫高熱,超過常溫3℃以上叫極高熱。 3.消化系統檢查 檢查豬是否有拉稀、便秘和嘔吐現象,飲食是否正常。正常的豬糞為條狀,呈棕黃色或深棕色。如果豬的糞便干硬呈球狀,拉糊狀糞便或水樣稀糞,糞便顏色變成黃色、白色、灰褐色或是紅色,糞便中含有血液、腸黏膜和寄生蟲,都表明胃腸道出現了問題。此外,豬的采食和飲水量下降,或是豬發生嘔吐,也表明消化系統異常。檢查時,還要注意嘔吐物中有無異物、乳塊、血液。糞便和嘔吐物中的血液是鮮紅還是暗紅等。 4.呼吸系統檢查 豬咳嗽、打噴嚏、流鼻液,表明呼吸道或肺部有炎癥。呼吸加快可由肺炎、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貧血和疼痛等引起。豬呈犬坐姿勢,常見于肺炎、胸膜炎、貧血或心功能不全。腹式呼吸多見于肺炎和胸膜炎。 5.運動系統檢查 健康豬身體勻稱、運動靈活。病豬弓背、腿松弛及肢體位置異常(或攏于腹下,或向前伸),表明患肢有病不敢負重。不敢沾地,提示肢蹄受到損傷。關節腫脹、發紅,是關節發生炎癥的表現。 6.神經系統的檢查 豬的頭頸歪斜或做圓圈運動(向病側),通常見于中耳炎、內耳炎、腦膿腫或腦膜炎。肢腿麻痹、共濟失調、平衡失控、強直性或陣發性痙攣,表明神經系統有器質性病變或功能性損傷。 7.生殖系統檢查 公豬檢查睪丸、陰莖是否正常,有無發熱、腫脹。懷孕母豬檢查是否流產、死產、難產或超過預產期仍不產仔,產出的胎兒的大小、顏色、發育狀況等,記錄木乃伊胎、死胎、弱仔和正常胎兒的數量;仔細觀察胎衣、臍帶是否有出血、壞死、淤血、腐敗等現象。陰門是否發紅,水腫。產后泌乳是否正常。 8.被皮及循環系統檢查 健康豬的皮膚和黏膜為淡粉紅色,皮膚有彈性。皮膚變為藍紫色,是循環障礙(淤血)的表現,皮膚有出血斑點,表明微血管受到損傷,可能有敗血性傳染病。全身黏膜和皮膚蒼白,是貧血的表現。檢查豬的心臟,可用聽診器在左前肢肘后上方(心區)進行聽診,正常心率為每分鐘60~80次,如果心率顯著增多、心音不清,表明心臟衰弱。
秋季肉羊快速育肥方法
育肥前準備 羊舍的準備。羊舍飼養密度為每只羊占0.4平方米~0.5平方米,以利于限制羊運動,增加育肥效果。羊舍應建在便于通風、排水、采光、避風向陽和接近牧地及飼料倉庫的地方。 飼草、飼料的準備。在整個育肥期每只羊每天要準備干草2公斤~2.5公斤,或青貯飼料3公斤~5公斤,或3公斤~5公斤氨化飼料等;精飼料則按每只羊每天0.3公斤~0.4公斤準備。 育肥季節的選擇。羊肉在冬春兩季的市場需求量最大,商品羊在冬季出欄較為適宜,因此肉羊的育肥季節選在秋季最好。秋季氣溫適宜,牧草、農作物秸稈豐富,利于肉羊的快速生長和銷售。 育肥羊的選擇。用于育肥的羊應選用當年的羔羊和青年羊,其次才是淘汰羊和老齡羊。選好育肥羊后,還需對羊進行驅蟲、去勢。 飼養管理 掌握精粗飼料比。適當的精粗飼料比例,既能提供能量,又能滿足育肥羊對蛋白質的需要,還能維持羊胃的正常活動,保證羊的健康狀況,因此精飼料以占日糧的1/3為宜。精飼料與青干草搭配時,最好另加青貯飼料以補充維生素,也可適當添加復合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蛋白質在羊日糧中的所占比例應在8%左右。 精飼料配方。碎玉米40%~45%、麥麩25%~30%、熟豆餅15%~20%、菜子餅10%~15%、食鹽0.5%~1%,把總量調整到100%。碎玉米74%、麥麩10%、熟豆餅14%、骨粉1.5%、食鹽0.5%。山芋粉57%、餅類30%、麩皮10%、骨粉2%、食鹽1%。 飼喂量和飼喂方法。飼喂量要根據羊的采食量來定,吃多少喂多少。其采食量與羊的品種、年齡、性別、體格和飼料適口性、水分有關。羊采食量越大,其日增重越高。羊日采食干草2公斤~2.5公斤、新鮮青草3公斤~4公斤、精飼料0.3公斤~0.4公斤,飼喂方法是先喂精飼料,然后喂干草或粗飼料,最后飲水。草料隨時添加,以保持羊的旺盛食欲,提高其采食量。
適合養羊的牧草種類
適合養羊的牧草種類很多,主要有:紫花苜蓿、羊草、無芒雀麥、高丹草、蘇丹草等。特別推薦利用高丹草養羊,高丹草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該品種綜合了高粱莖粗、葉片大和蘇丹草分蘗力、再生力強的優點。生長期長,可刈割2~3茬,產量高,營養豐富,消化率高。可鮮用也可青貯或調制成青干草。
提高畜禽養殖效益注意的五點
為了提高畜禽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畜禽養殖戶必須轉換思想觀念,創新模式,嚴格防控動物疫病。 一要改進畜禽養殖方式 選擇相對獨立的區域,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小區(場),逐步實行畜禽舍標準化、喂料自動化、飼養科學化、免疫程序化、清糞機械化,改變家前屋后庭院式生產方式,切實做好畜禽排泄物的處理利用,推行健康安全養殖。 二要嚴格防控動物疫病 按規范程序進行免疫,定期監測抗體水平,確保重大動物疫病免疫保護率達100%;定期對畜禽舍、場地、飼養工具、運輸車輛等進行消毒,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畜禽經檢疫合格后方可出欄銷售;病死畜禽須進行深埋銷毀等無害化處理。 三要使用無公害投入品 堅持從獲得生產經營許可的單位購買疫苗、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確認產品在保質期內,不要購買“三無”產品,禁止使用違禁藥物及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質;從獲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的單位購買苗種,檢疫合格方可運輸,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的危害,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四要完善養殖檔案資料 認真填寫《家禽防疫手冊》、《畜禽養殖場養殖檔案》等有關記錄,對飼養數量做到心中有數,對免疫、消毒做到有序進行,對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做到有案可查,實行畜禽產品質量可追溯監督。 五要實行生態健康養殖 政府鼓勵發展畜牧生態健康養殖場,并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對養殖方式落后和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養殖場今后將不予扶持。養殖戶要始終堅持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化建設,實行散戶飼養向小區飼養集中,充分利用畜禽糞便發展沼氣、有機肥和生物質發電,提高養殖場經濟效益。
蛋雞的利潤分析
長期以來,養殖蛋雞,人們主要關注蛋雞高峰期產蛋率的高低,而產蛋周期(平均日產蛋量55g/羽以上)的長短卻往往被忽視。其實,在蛋雞品種、飼料原料價格等因素一致的前提下,影響蛋雞養殖效益最主要的指標是產蛋周期,其次是料蛋比,再依次是飼料料單價、產蛋率、蛋重和死淘率,當然,這些指標不是孤立的,都是相關聯的。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數據來幫助分析:假設玉米1.8元/kg,豆粕3.5元/kg,麥麩1.4元/kg,雛雞料2.38元/kg,青年雞前期料2.16元/kg,后期料2.0元/kg,蛋雞料2.2元/kg,雛雞苗3元/羽,雞蛋7.0元/kg,淘汰蛋雞7元/kg。 為了直觀和分析方便,我們將蛋雞的飼養階段劃分為投入期(培育期)、成本回收期和贏利期3個階段。 投入期(培育期)——0-165日齡:蛋雞從雛雞養到產蛋率65%以上(這時產蛋的收入與飼料支出基本持平)約需要165天,累計消耗飼料約10kg,成本約22元/羽,雞苗+疫苗+藥品約6元/羽,其它支出約1元/羽,成本合計29元/羽;產蛋約0.4kg/羽,計2.8元,淘汰雞收入14.2元(2.2kg*7元/kg*92%——產蛋期成活率),合計收入17元/羽;兩者相抵,培育期凈支出12元/羽。 成本回收期——166-293日齡:這一階段料蛋比平均按2.1:1計算,其它支出按每天0.02元/羽計算,產蛋率94%以上,蛋重58.5g/枚,日平均產蛋量55g/羽以上,日贏利0.1109元/羽(0.055*7-0.1155*2.2-0.02),回收12元成本需要126天;產蛋率從65%上升到94%一般需要20天,所以,成本回收期為293日齡。 贏利期——293日齡以后:一般蛋雞在293日齡以后,產蛋高峰已過,產蛋率一般為88-90%,蛋重約63-64g,平均日產蛋量約56.7g/羽,料蛋比平均按2.2:1計算,日贏利0.1026元/羽(0.0567*7-0.1247*2.2-0.02),平均每月贏利3.08元。 由此可見,蛋雞贏利是在產蛋高峰以后,如果日產蛋量55g/羽以上維持時間越長,贏利就越多。 料蛋比、飼料單價:飼料代謝能水平是決定料蛋比的主要因素(前提是營養平衡),也是影響飼料單價的主要因素。不同代謝能水平的飼料的料蛋比差異比較大,比較理想的可控制在2.05:1以內,高的則為2.5-2.6:1,相差0.4:1以上,根據測算,料蛋比相差0.2:1的不同飼料的單價相差約0.1元/kg,按年產蛋量20kg計算,高能量水平的飼料可節省飼料成本支出約4.2元/羽(20*2.1*2.2-20*2.3*2.1)。 產蛋率:由于飼料、管理等其它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年平均產蛋率差異一般不會超過5%。按年產蛋20kg計算,產蛋率提高5%相當于多產蛋1kg/羽,同時,也多耗飼料2.2kg/羽,凈收入增加2.16元/羽(1*7-2.2*2.2)。 蛋重:蛋重相差一般為2-3%,同樣,蛋重增加,同時耗料量也相應增加,所以,由于蛋重增加所增加的凈收入為0.86-1.3元/羽。 死淘率:排除疫病感染,產蛋期年死淘率一般可控制在5-10%,按淘汰雞8元/羽計算,降低5%的死淘率可增加收入0.4元/羽。 綜上所述,提高蛋雞養殖效益的最有效途徑是延長日產蛋量55g/羽以上的天數;設計合理的日糧代謝能水平,控制飼料單價和降低料蛋比,也是提高蛋雞養殖效益的重要措施。 然而,實際情形是,很多蛋雞在不到400日齡時就不得不淘汰,日產蛋量和料蛋比與上面所述的比較理想的指標相去甚遠。這樣的蛋雞養殖,只不過是白費力氣和浪費社會資源而已! 其實,蛋雞的產蛋潛力是很大的。排除疫病和飼料營養因素,導致蛋雞產蛋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卵巢衰老和機能減退,其次是脂肪肝和卵巢炎癥。 卵巢機能主要由腦垂體調節和控制。腦垂體是神經組織,代謝旺盛;而且,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豐富,很容易氧化而退化(腦垂體自出生起就處于不斷的退化之中)。所以,只有保護好腦垂體,改善腦垂體機能,減緩腦垂體退化,才能改善卵巢機能,延緩卵巢衰老,進而促進產蛋和延長產蛋周期。
提高畜禽養殖效益注意的五點
為了提高畜禽養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畜禽養殖戶必須轉換思想觀念,創新模式,嚴格防控動物疫病。 一要改進畜禽養殖方式 選擇相對獨立的區域,發展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小區(場),逐步實行畜禽舍標準化、喂料自動化、飼養科學化、免疫程序化、清糞機械化,改變家前屋后庭院式生產方式,切實做好畜禽排泄物的處理利用,推行健康安全養殖。 二要嚴格防控動物疫病 按規范程序進行免疫,定期監測抗體水平,確保重大動物疫病免疫保護率達100%;定期對畜禽舍、場地、飼養工具、運輸車輛等進行消毒,切斷疾病的傳播途徑;畜禽經檢疫合格后方可出欄銷售;病死畜禽須進行深埋銷毀等無害化處理。 三要使用無公害投入品 堅持從獲得生產經營許可的單位購買疫苗、獸藥、飼料、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確認產品在保質期內,不要購買“三無”產品,禁止使用違禁藥物及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質;從獲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的單位購買苗種,檢疫合格方可運輸,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的危害,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四要完善養殖檔案資料 認真填寫《家禽防疫手冊》、《畜禽養殖場養殖檔案》等有關記錄,對飼養數量做到心中有數,對免疫、消毒做到有序進行,對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做到有案可查,實行畜禽產品質量可追溯監督。 五要實行生態健康養殖 政府鼓勵發展畜牧生態健康養殖場,并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對養殖方式落后和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養殖場今后將不予扶持。養殖戶要始終堅持養殖場標準化規模化建設,實行散戶飼養向小區飼養集中,充分利用畜禽糞便發展沼氣、有機肥和生物質發電,提高養殖場經濟效益。
養好奶牛避免10大誤區
當前,一些養殖戶由于缺乏養殖技術或片面追求產奶量,在奶牛的飼養管理上,存在許多錯誤做法,長此以往必然會影響綜合養殖效益。為此,筆者將奶牛養殖中的10個誤區總結如下,希望引起大家注意并盡量避免。 一、早配種早得益 許多農戶在奶牛不到16個月就配種,體重還不到300公斤。造成的后果往往初胎易難產,母牛本身的生長發育也受到影響,以致終生體重不足產奶量不高。奶牛初配時間應以體成熟為主要依據,初配體重以350—400公斤為宜。 二、犢牛生后頭半月不用奶壺 犢牛生后大多用小桶或盆為犢牛哺乳,結果犢牛出現消化不良和下痢現象。因為用小桶或盆喂奶,犢牛的某些消化器官得不到鍛煉,瘤胃微生物區系難以建立,因而易導致犢牛消化道疾病發生。 三、犢牛吃草認料 順其自然,啥時采食啥時算這樣因犢牛消化器官得不到鍛煉而降低犢牛的培育質量,待成年后其消化器官容積小、采食量少、消化能力差,產奶量必然低。正確的做法是:草料于初生期結束后就開始提供,先任其自由采食青干草,同時訓練其采食符合營養標準的犢牛料,當采食量達到每天0.5公斤以上時便可斷奶。斷奶后精料采食量會迅速提高,待其達到2公斤時,不再增加犢牛料,只增加青粗飼料。 四、不對育成牛乳房進行按摩 初孕后應堅持每天按摩乳房,促進其生長發育,提高分娩后產奶量。而且按摩乳房也保證初胎牛能順利接受擠奶,避免抗拒擠奶現象發生。 五、精料、補充料配合不合理 蛋白飼料一般只用一種,如只用豆餅(粕)或棉籽餅(粕),卻很少將豆餅(粕)、棉籽餅(粕)、花生餅(粕)搭配使用,幾乎不用微量元素添加劑,也不注意維生素A、D、E的供給。正確的做法是選用正規飼料廠出售的奶牛專用預混料或濃縮料,并按其推薦配方自行配制。 六、青粗飼料有啥喂啥 在夏秋青草季節幾乎只喂青草而不喂干草、秸稈,而到了冬春季又只喂秸稈。正確的做法應保證一年四季青中有干、干中有青、青干結合,為此要制作青貯飼料并曬部分青干草,還要提供一定量的塊根、塊莖及糟渣類如胡蘿卜、酒糟、啤酒糟等。 七、奶牛不能走動,一動就會掉奶 家庭飼養奶牛多數無運動場,即使有面積也很小,奶牛終日拴系,缺乏運動,這就影響了奶牛的體質健康,降低奶的產量和質量。為保證奶牛運動量,有條件最好每天堅持2—3小時的驅趕或放牧運動。 八、不刷拭牛體、不修蹄 為促進奶牛皮膚新陳代謝,提高產奶性能,對產奶母牛每天必須堅持刷拭2—3次,最好每次擠奶前完成。由于受營養及環境因素的影響,不少奶牛會出現畸形蹄、蹄部腐爛病等,影響奶牛正常運動和產奶性能的提高,因此每年春、秋兩季要進行檢蹄、修蹄。 九、擠奶時擦洗不充分、不按摩乳房、不藥浴乳頭 按正確的操作規程,擠奶前用40—50℃溫水洗凈乳房,然后用兩手自上而下對揉整個乳房,待乳房膨脹,出現排乳反射時立即擠奶,擠奶時不要拉長奶頭捋奶。擠奶后用藥液浸浴乳頭,常用藥物有3%—5%次氨酸鈉、0.1%新潔爾滅等。 十、不驅蟲 體表寄生蟲使牛周身不適,煩躁不安,蹭墻、磨樁,增加營養消耗。因此,要做到每年春秋兩季定期驅蟲(包括體內外),充分發揮飼料潛能,保證牛體健康,提高產奶量。
溫度對養肉雞的影響
溫度是肉仔雞正常生長發育的首要條件。育雛給溫的原則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雛高,強雛低;小群高,大群低;陰雨天高,晴天低;夜間高,白天低。溫度的變化,應根據日齡增長與氣溫情況逐步平穩進行,絕不可忽高忽低變化無常。開始溫度較高,不能與孵化出雛的溫度相差太大,否則雛雞不適應,團縮打堆不愿活動,更不會采食,無法正常生長。一般1~2日齡育雛溫度(雞背高度或網上5厘米高度)為34~35℃,舍內溫度27~29℃。以后每7天降低3℃,到第28天溫度降至21℃左右,以后即保持這個溫度。在降溫的過種中一定要保持均衡降溫,另處還要考慮天氣情況,降溫速度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長;降溫速度太快雛雞不適應,生長速度降低,死亡增加。 育雛溫度是否適宜,主要看雞群的行為表現,不能單憑溫度測量,主要根據雛雞的行為表現加以適當調整,做到看雛施溫。溫度適宜時,雛雞活潑好動,精神旺盛,叫聲輕快,羽毛平整光滑,食欲良好,飲水適度,糞便多呈條狀,飽食后休息時,在地面(網上)分布均勻,頭頸伸直熟睡,無奇異狀態或不安的叫聲,雞舍安靜。溫度低時,雛雞行動緩慢,集中在熱源周圍或擠于一角,并發出“嘰嘰”叫聲,生長緩慢、大小不均。嚴重者發生感冒或下痢致死。溫度高時,雛雞遠離熱源,精神不振,趴于地面,兩翅展開,張口喘息。大量飲水,食欲減退,高溫會導至熱射病致雛雞大批死亡。
大白菜苗期噴高效氯氰菊酯和什么農藥?
大白菜在苗期,地上部分吃葉子的害蟲有白粉虱、葉蟬、菜青蟲、甜菜夜蛾、棉鈴蟲、煙青蟲、蟋蟀、蝗蟲、小菜蛾、旋心蟲、等。以上害蟲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如有蚜蟲的危害,可以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防治地下害蟲地老虎、蠐螬、金針蟲等;可用50%的辛硫磷800倍噴淋白菜苗,噴藥時噴霧器的壓力要小,噴頭離菜苗要近,速度要慢,讓藥液通過小苗滲透到土壤。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末頁
姓名:
*
聯系電話:
電子郵箱:
留言類別:
不指定類別
報考咨詢
服務反饋
公司建議
留言主題:
問題:
*
亚洲 欧美 视频 卡通动漫